票房超11億,陳思誠是如何“破”局的?

2023-06-28 19:12來源:據(jù)說娛樂 分類: 電影收藏
票房超11億,陳思誠是如何“破”局的?

當問起一個成功的電影人需要具備的核心要素是什么,他說:“我認為最重要的應該是熱愛電影,熱愛這個世界,你要把毛孔打開,真誠地去擁抱一些東西。”

票房超11億,陳思誠是如何“破”局的?

作者|董飛、編輯|孤鴿

陳思誠的辦公室,簡潔、通透,一張曲水流觴紋路的辦公桌為房間裝點了幾分禪意。但環(huán)境并未減淡影片宣發(fā)密集期的忙碌,正式采訪前,他仍利用碎片時間與團隊討論著某個鏡頭。

6月22日,端午節(jié)當天,由陳思誠擔任編劇、監(jiān)制的《消失的她》上映,以一宗失蹤案開場,迅速拋出懸念,迷霧叢生,跌宕起伏,帶給觀眾沉浸、震撼的體驗。隨著真相揭開,影片不僅完成了國產(chǎn)懸疑片的類型升級,陳思誠和他的創(chuàng)作團隊也再次提升了創(chuàng)作能力上限。

票房超11億,陳思誠是如何“破”局的?

《消失的她》海報

自《唐人街探案》系列、《誤殺》系列等作品屢獲高票房后,陳思誠便成了國產(chǎn)懸疑片的代表人物。但他并沒有以此自滿,而是對市場有著更審慎的態(tài)度,在交談中,強調要尊重觀眾,“讓觀眾對電影產(chǎn)生信任,重新激發(fā)觀眾對電影的熱情,尤其對國產(chǎn)電影的熱情”。

破局者身在局中

《消失的她》這個項目首先打動陳思誠的,是角色的初始設定:一個男人先說老婆失蹤了,第二天卻發(fā)現(xiàn)身邊躺著一位陌生女人,而這個女人堅稱自己就是他的老婆……這樣的人物關系,已經(jīng)構成了一段懸疑故事的起始概念。

但團隊人員遞上來的初版劇本,陳思誠并不滿意,開始自己操刀修改。如何給這段關系搭骨填肉?怎樣增強故事的懸念感、代入感、爽感?在編劇過程中,他不斷從故事中跳出來反問自己。而答案就藏在現(xiàn)實生活里——他將近些年發(fā)生在東南亞的惡性案件穿插在敘事中,為幾位主人公的愛恨情仇賦予更深層的戲劇沖突,對故事推進的邏輯進行本土化轉換,最終就有了如今大銀幕上“破局者身在局中”的呈現(xiàn)。

不過,網(wǎng)上有介紹信息顯示,《消失的她》改編自一部蘇聯(lián)電影《為單身漢設下的陷阱》。但后者非常冷門,鮮少有人看過。對此,陳思誠解釋了其中原委:一開始并不知道有這部影片,劇本寫完后,導演崔睿說開頭的橋段與他看過的某部電影很像。為了規(guī)避版權風險、降低抄襲非議,陳思誠買來了那部蘇聯(lián)電影的版權。

票房超11億,陳思誠是如何“破”局的?

《消失的她》編劇、監(jiān)制陳思誠

片中,結婚周年旅行時妻子離奇消失,陌生女子背后勢力叵測神秘,即將到期的簽證,詭異的曼德拉效應……作為一部“嚴防劇透”的影片,《消失的她》懸念的迭代、善惡的反轉,頗為觀眾稱道。而早在案頭工作時,陳思誠就已經(jīng)腦補到具體畫面,這得益于他對懸疑片的多年研究而形成的創(chuàng)作慣性。

在他看來,敘事“算不上很新”,不過是一種視角的變化:就像《第六感》《小島驚魂》使用了鬼看人的視角,《禁閉島》使用了精神病人看世界的視角一樣,《消失的她》的敘事視角,則是將受害者與施暴者兩者做到了統(tǒng)一。本質上,這是一種建立在成熟類型化上的創(chuàng)新。

如果非要給影片提煉某個主題,陳思誠將其定義為“選擇”。影片中的何非,本來有很多選項,卻被欲望吞噬,總是在關鍵時刻做出錯誤的選擇。而3位女主人公身上共有的傷疤,也絕不僅限于兩性議題的表達,它代表著生活中所有處在被動狀態(tài)的群體的創(chuàng)傷。比如,陳麥身上的傷疤,來自她曾遭遇的校園霸凌。

票房超11億,陳思誠是如何“破”局的?

倪妮 飾 陳麥 / 沈曼

但陳思誠并沒有一開始就要設定一個主題,想對觀眾表達什么東西,“拍電影不是講道理,絕對不能和觀眾說,我要告訴你們一個什么道理”。在他看來,電影就是一面鏡子,創(chuàng)作者用電影來見眾生,觀眾用電影來見自己,一部好的作品,觀眾可以從多個角度去解讀它。

《消失的她》的故事發(fā)生地仍舊架空,但大家都閱讀出鮮明的東南亞風情,就像此前的《誤殺》系列一樣。不過,兩部片并沒有內在的創(chuàng)作關聯(lián),雖為懸疑,風格不同。

《誤殺》是現(xiàn)實主義的,影像基調比較樸素寫實,而《消失的她》追求極致化的視聽語言,以契合故事本身的戲劇抽離感和戲中戲的概念。創(chuàng)作過程中,韓國導演樸贊郁用大色塊襯托人物心境的風格、丹麥導演尼古拉斯·溫丁·雷弗恩的燈管美學,都曾給陳思誠注入靈感。

票房超11億,陳思誠是如何“破”局的?

《消失的她》場景

最終,影片采用了高飽和度、高對比度的色調,再加上迷霧重重的孤島環(huán)境、梵高的抽象畫、具有象征性的動物,營造了一種美感與危險并存的氛圍,既暗示了人的欲望,也隱喻了人物在情感中的弱點、風險、不確定性。

“我們不是為了風格而風格,風格必須依附于你要承載的文學命題?!标愃颊\說。

看到人的可能性

陳思誠是演員出身,轉做導演后也有不俗的表現(xiàn)。同時他也愿意為青年創(chuàng)作者提供機會,在重要項目上大膽啟用新人。

《消失的她》由崔睿和劉翔聯(lián)合執(zhí)導,崔睿畢業(yè)于美國南加州大學導演系,參與過多部獲獎影片,陳思誠看了這些作品,覺得他審美很高級,也熟悉好萊塢類型化敘事。劉翔是攝影師出身,其導演處女作《不速來客》就是一部懸疑片,入圍了北京國際電影節(jié)“注目未來”單元,“也是玩結構的,完成度挺高”。

票房超11億,陳思誠是如何“破”局的?

《消失的她》導演崔睿

因此,陳思誠覺得兩人身上共同具備商業(yè)創(chuàng)作的自覺性,不做過度純粹、過度私人的表達,是執(zhí)導本片的合適人選。

從行業(yè)發(fā)展來看,“你一定得為產(chǎn)業(yè)盡所能,讓更多的血液加入”;從公司運營角度來說,也需要培養(yǎng)人才,拓展團隊實力。因為自己也并非導演系科班出身,陳思誠選人是“法無定法”,最重要的是三個因素:熱愛第一、天賦第二、專注第三。

選擇演員也是一樣,陳思誠更看重演員身上的更多可能性。演員不能太固化,跟觀眾之間要有一定的安全距離,即保持神秘性?!把輪T如果跟觀眾之間沒有神秘感了,觀眾給你帶來特別強大的符號,其實他的可信度就降低了?!彼f。

而邀請朱一龍飾演主角何非,正是因為陳思誠覺得他在演藝生涯中能比較好地保護自己,身上有一種“模糊感”,沒有被觀眾貼上特別鮮明的標簽,所以能承擔多種角色。

票房超11億,陳思誠是如何“破”局的?

朱一龍 飾 何非

片中的何非集無助、可憐、癲狂、扭曲于一身,呈現(xiàn)出了強烈的復雜性,在整個華語電影史上都少見。朱一龍看完劇本后很興奮,覺得太好了。不過他也擔心角色是否會影響到觀眾對自己的觀感,心中有些疑慮。陳思誠將朱一龍請到家里,誠懇分享演員的終極任務就是塑造不同的人。“表演的神話不是說我要營造某一種形象給這個世界,而是能演千面人?!闭嬲晃谎輪T的觀眾,也是能理解他的追求的觀眾。

在這種赤誠的溝通過程中,主創(chuàng)人員對于故事和角色的理解更加深刻。正如影片中有多副面孔的何非,觀眾也見到了朱一龍身上更豐富的表演和更多的可能。尤其結尾處一場戲,隨著頭發(fā)被剃光,何非內心的秘密徹底曝光,人物進入了癲狂和扭曲的狀態(tài),朱一龍的表演細膩傳神,臉上的微表情,張力十足,讓人大為震撼。

在陳思誠看來,處于這類狀態(tài)中的表演,寧愿放得過度,也別收得太緊。就像社會上發(fā)生的一些極端性事件,“人有的時候在一種極端的環(huán)境和極端的狀態(tài)下面,那個東西就是失控的?!币虼?,表演上不存在“過”的問題。

陳思誠也擅長與演員溝通,方法是現(xiàn)場先打個樣。這是從拍攝《唐人街探案》時培養(yǎng)出來的,因為劇組有太多聽不懂普通話的外籍演員,與其扯著脖子反復講戲低效溝通,不如親自上陣先演一遍,演員對角色的體態(tài)、話術理解也就更準確。從《消失的她》曝光的花絮中,我們可以看到了陳思誠給文詠珊“講戲”的一幕,如何撩頭發(fā),俏皮可愛。

票房超11億,陳思誠是如何“破”局的?

文詠珊 飾 李木子(假)

但陳思誠并不在乎自己為這部影片做了多少,或者說影片有多少他的影子,只要片子最后好看就行。“甚至我是男是女都不重要,大家看了電影,覺得好,就好了?!彼f。

激發(fā)觀眾對電影的信任

近年來,陳思誠的電影,在商業(yè)成績上有目共睹。由他執(zhí)導的《唐人街探案》以小博大取得8.23億元票房,成為2016年元旦檔期票房冠軍;系列第二部票房達33.97億元,創(chuàng)下連續(xù)5天破3億元的壯舉;系列第三部在疫情期間仍取得45.23億元票房。而他監(jiān)制的兩部《誤殺》,票房均破10億元,分別是當年華語電影市場黑馬。

票房超11億,陳思誠是如何“破”局的?

《誤殺》

連續(xù)不斷的爆款,讓他創(chuàng)立的壹同影視制作公司迅速成長為國產(chǎn)懸疑賽道上的頭部品牌,也是國產(chǎn)電影產(chǎn)業(yè)的研究樣本。他對懸疑元素的設計和運用、對喜劇笑點的把控、對影史經(jīng)典的運用與轉化、對觀眾情緒的體察……逐漸建立起國產(chǎn)懸疑片類型化敘事的規(guī)范。

盡管有諸多成功經(jīng)驗,但陳思誠覺得,任何一次創(chuàng)作都不是無條件的,沒有資本會源源不斷傾注給某一個人,而有限的條件也會隨著經(jīng)濟周期發(fā)生變化,所以需要在藝術和商業(yè)平衡上做考量。就像他說:“沒有無限的東西,只是在有限中的無限作為?!?/span>

《消失的她》中,他身兼編劇和監(jiān)制,身份的交叉要求他不僅要做好品控,同時也必須考量投資回報,對投資負責。讓投資者和團隊有利潤是前置條件。

票房超11億,陳思誠是如何“破”局的?

《消失的她》何非與陳麥

對于影片的票房回報,陳思誠沒有給出明確的數(shù)字期待。他更強調的是當下電影市場的艱難,心存隱憂:眼下電影市場的宏觀形勢不理想,觀眾從一年五部影片縮減到一年兩部,今年的暑期檔競爭格外激烈,不僅在清庫存,還引入了好萊塢大片。

因此,當下電影人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生存,要讓觀眾對電影產(chǎn)生信任,重新激發(fā)觀眾對電影的熱情,尤其對國產(chǎn)電影的熱情。“水大才能魚大,只有市場足夠大,才容得下百花齊放?!?/span>

創(chuàng)作是沒有天花板的,天花板就是被打破的,陳思誠也一直在尋求嘗試新的東西,“我自己也特別怕‘彈盡糧絕’,所以只有不斷地學習,然后不斷地去探索?!苯酉聛恚€將拍攝一部年代類型的故事,同時監(jiān)制的兩部網(wǎng)劇和一部電影也即將與大家見面。

除了影視創(chuàng)作外,陳思誠在日常生活中對世界格局、前沿科技等課題也緊密關注。今年ChatGPT的出現(xiàn)讓人對未來充滿焦慮,陳思誠覺得,沒有辦法去抗拒,只能去迎接它。對任何事物,我們都要從思辨的視角去看待,都存在正反兩面。比如,互聯(lián)網(wǎng)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,但它也是“反精英”的,導致世界思潮的倒退。這些方面的思考,顯然也會體現(xiàn)在他的創(chuàng)作中,賦予作品更大的視野。

票房超11億,陳思誠是如何“破”局的?

陳思誠在活動上

從演員到導演到編劇、監(jiān)制,再到老板,陳思誠的每一步、每一個身份都取得了成功。但他從來不覺得自己順風順水,他描述自己是一個“樂觀的悲觀主義者”。他喜歡平淡、簡單,親近禪意,但有時候又不得不去逢迎和取悅一些東西,所以也常覺得孤獨。

當問起一個成功的電影人需要具備的核心要素是什么,他說:“我認為最重要的應該是熱愛電影,熱愛這個世界,你要把毛孔打開,真誠地去擁抱一些東西?!?/span>

然后,就是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,“不能停止學習,不能停止閱讀,不能停止思考”。

  

評論0條評論)

全部評論